苹果软体大退步,连果粉都难以护航了
- 2020-08-02
- 825人已阅读

使用 iPhone 或 Macbook 的读者,不知道您打开苹果原生应用程式的机率有多高呢?您的手机是不是也有一个资料夹用来存放根本不会打开、却删也删不掉的内建 app 呢?
最近知名「果迷」、前华尔街日报科技评论家 Walt Mossberg,洋洋洒洒发表了一篇文章 1,矛头对準的就是他一向十分激赏的苹果,点名包括 iCloud、Mail、
被人尊称为「莫博士」的他,可不是一般的记者。2008 年 MobileMe 推出时,贾伯斯被该软体慢条斯理的服务品质跟当机频率弄得很不开心,当时 Mossberg 就曾批评过 MobileMe,这让贾伯斯更气了 2,「连我们的好朋友 Mossberg,都不为我们说好话了。」
但就连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如今都只得到苹果的制式回覆,「我们有坚强的跨平台软体团队,我们的努力始终如一。」
以写苹果写出名的部落客 John Gruber 也加入论战 3,他说,硬体跟软体放在一起比较并不公平,「但很明显的,苹果对硬体的高标準,并未完全落实在软体上。」
苹果 iMessage、新版的 Notes、Apple Pay、Safari 等等都还堪用,但是令人失望的应用程式比例愈来愈高。相信有为数不少的使用者都倾向以 Dropbox、Google Drive、Gmail、Google Map、Wunderlist 等第三方 app 取代苹果相对应的原生 app。另外,去年新推出的 Apple News 与 Apple Music,截至目前似乎也乏善可陈;而作业系统也经常有漏洞,需要不断释出补丁修正。
对细节锱铢必较的苹果怎幺了?《洛杉矶时报》提出几种可能的问题所在 4。
其一,每年九月苹果都要举行一次重大新品发表会,市场总是期待 iPhone 在短短一年内要有「创新」。也许电池续航力进步了、外观改变了,但是内在的软体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头换面。知名 iOS app 开发者 Marco Arment 去年曾说,「苹果软体快速败坏,可能是肇因于行销已佔据苹果最优先的地位。每年都要发布新品,但工程团队不可能让软体品质跟上这种速度⋯他们设定的交付死线不切实际。」
其二,也有些人认为,苹果 OS X 与 iOS 可能落入跟宿敌微软一样的窘境:微软选择在已经过时的程式码上建立新的功能,而非砍掉重练,衍生出一堆问题,求快反倒让 Windows 成为一头无解的怪兽。
每个程式开发老鸟都知道,打造无瑕疵的软体在任何组织内都是最繁琐的任务。IBM 专案经理 Frederick Brooks 圣经般的着作《人月神话》指出「为软体专案增加人力只会拖慢速度,企图寻找『银弹』只会徒劳无功。」
当年贾伯斯对 MobileMe 的失望之情也许就是最好的注解。但过了 8 年,MobileMe 退役、iCloud 登上舞台,关于手机与电脑之间同步这件事,苹果还是只能做到差强人意。
当然,儘管 Google、微软在软体与不同装置间整合的表现都愈来愈出色,我们也不太可能马上看到千百万忠心耿耿的拥护者因为不良体验而背叛苹果,不过苹果若从那个软体「It just works!」,退步到「随便啦管他」的公司,而且连昔日背书的名人都开始抱怨,那可能已然播下危机的种子。
1 Mossberg: Apple’s apps need work↩2 Steve Jobs' Reaction to MobileMe Launch, Life at Apple After Jobs, and Other Anecdotes↩3 Apple’s App Problem↩4 Apple takes its eye off the ball: Why Apple fans are really coming to hate Apple software↩